Vol.59
本期電子報 » 校友動態

(斯拉夫語文學系及社會系)張瀞仁讓我們知道: 即使我們很內向,也能找到發揮影響力的舞台 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作者專訪

全文轉載於 潮人物 https://chewpeople.com.tw/jill-book/ 

相較於內向安靜,外向活潑者似乎總能吸引到更多目光,但是張瀞仁透過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一書,鼓勵了更多內向者,也以自己經驗分享,如何善用內向特質,走出不同的路。

長髮、漂亮的大眼睛,眼神乾淨溫和,簡單優雅的白上衣和黑寬褲,外表談吐合宜得體。安靜低調,給人的印象不會是「幹練」這類形容詞,她是Jill,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的作者,張瀞仁,也是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。

在書中,Jill以身為極度內向者的身分,分享許多親身經歷,解釋了一般對於內向的迷思:內向者不是不善說話、沒想法或反應慢,只是需要時間準備;另外,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區別主要是「補充能量的方式」,內向者需要獨處,過多的社交行為會讓內向者精疲力竭,但並不是無法與他人進行交流……。如今,那個曾在大場合強迫自己跟在場賓客互動,壓力大到當場冒出滿臉蕁麻疹的女子,在經過歲月沖刷洗禮之後,留下怎樣的質地?

「每一次活動前都還是很緊張,像這次訪問前三天,我就開始焦慮了,一直在問訪綱呢?」

盤點優缺點,找到職場立足點

Jill是七年級生,從小很習慣被父母要求要打招呼、要開朗積極外向陽光,她也曾非常努力的想變成那個外界期許的樣子,但身為內向者的內心小劇場從來沒停過,開口講話前還是總琢磨再三,外向這件事離她還是有點兒遠。

這類的困窘,直到她赴美就讀運動經管理研究所時,更加明顯。令人好奇這樣一個「內向」女生,為何選擇如此「陽剛」科系就讀?她坦言,因為熱愛棒球,當時曹錦輝、郭泓志都赴美挑戰大聯盟,「所以,我想自己也可以去試試」。

台灣社會裡,安靜不多話的學生只要成績好,老師的評價通常會是「乖巧」,沒有太大問題;但美國的教育環境,很多時候不開口,就過不了關。Jill在當地花了一年時間念書、一年實習,實習比念書時更嚴苛,身處運動產業的行銷領域,如何迅速展現自己的能力幾乎是必備技能,但卻不符合Jill的基本個性,她花了更多時間研究資料、早到晚走,最後畢業時,球場看板上,大大的打上對這個台灣女孩的恭喜字樣。

回到台灣,第一份工作從事運動經紀,主要負責協助台灣的高中生與大聯盟之間的合約簽訂。同行九成九都是男性,彷彿大家都裝著長效電池,一刻都停不下來,「那是我比較辛苦的一個階段。」Jill說,經驗不足、對工作環境還在適應中,沒辦法很快跟大家打成一片,各種壓力、時差,加上幾乎需要24小時待命,雖然精神上還可以,但身體已經抗議了。

想要調養身體,勢必得更改工作方式。「我就想,在運動產業工作時,我有企劃能力、英文能力,能夠跟外國人直接溝通、談判。」當下,決定對工作的產業不設限後,Jill找到美國州政府駐台辦事處的工作,當時負責商務、貿易等工作內容,雖然都是陌生領域,手上又需要處理幾個採購的大案子,但規則與條款可以邊做邊學,先前累積下來的行銷及整合的經驗,成為她最大的資產,且他人無法輕易取代。

從必須快速反應、積極爭取的運動產業,跨到政府部門,Jill花了一番力氣適應不同的工作節奏。身處龐大的公部門,需要苛細的規範以維持各單位運作,優先原則是「不出錯」,而這些必要性,卻也是一種限制。待了兩三年,Jill開始思考是不是還能做得更多、還有更多不同的可能。

內向卻主動,勇敢踏出舒適圈

最終,她決定離開待遇優渥穩定的環境,投身關注長照領域的非營利組織,這一做,就是六年。「一個工作做久了就會很舒服,我很怕自己怠惰,我應該可以做更多事情。」從秘書長職位卸任,Jill走出舒適圈。她原本在Give2Asia兼職,表現也不錯,於是主動向美國方面提出「能不能管理更多國家」的想法,雙方一拍即合,Jill轉為正職工作,負責管理台灣、香港與韓國等地區的專案。如魚得水的她,很快升任亞太經理,管理多達25國的團隊。

練習再練習,找到自己的安靜狀態

Jill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職場生存方式,更因為閱讀探討內向與外向性格的相關書籍,更明白自己的內向是一種「特質」,而非缺陷。

舉例來說,光是克服上台演講這件事情,別說內向者,應該是許多人的惡夢。「我覺得自己運氣蠻好的,因為我是循序漸進。」回想起初登台演講的時期,Jill因為申請到扶輪社提供上班族的專案獎學金,必須到美國進行一個月的職業交流。當時加上她共四個人,會由一個長輩帶領巡迴演講,當時已經清楚每次主題,所以一方面能夠提前準備,加上演講內容固定,「最後就會開啟自動導航模式」。

當然,日後工作需要募款和演講場合不可能次次這樣,但Jill很習慣提早準備,也逐漸找到調整自己能量耗損的方式,比方說內向者需要獨處,她就會在出席每個大場合時,先找到洗手間,知道需要喘息時該往哪裡躲;精確選擇需要露臉的社交時機,並且盡量把時間錯開,好讓自己能夠呈現最佳狀態。「其實,我『永遠』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!」不管外界給予多少掌聲,每次活動後,Jill都會一一列出當天表現不好的地方,下次出席重要場合前,再拿出來提醒自己改進。

Jill提起印象深刻的一次演講,是某企業內部的午餐會上,加上網路連線三、五百人的場合,原本以為大家邊吃飯只是隨意聽聽,不料,竟然台下有人聽到哭了,「我不像很多專業講者會刻意去鋪情緒的梗,我只是單純在分享自己的故事。太刻意的包裝,我覺得自己也沒辦法撐太久。」工作上展現最真的自己,重視人與人親身見面的機會,她覺得,那才是有溫度的。

為了幫助人,就會產生力量

但是私下的Jill,如何發揮內向者的特質?她笑說,從小熱愛棒球,還嫁給棒球教練的她,目前和四歲的女兒相處,就是最日常的練習。

「有時候到公園,女兒會主動跟別的小孩玩,我就『被迫』要跟其他媽媽講話,這點覺得很困擾。」但有些陌生場合,女兒也會躲在身後先默默觀察。身為一個內向者,Jill深深了解小孩被迫交際時的痛苦,所以當小孩需要展現所謂的禮貌時,她通常選擇問答式的引導與介紹,代替命令式的「妳怎麼不跟人家打招呼」。

訪談最後,和Jill聊起新書正在商談在美上市的英文版,「這機會真的很難得,而且這個先例可能會影響未來台灣作者的權益,」所以,她卯足了精神與對方談條件。「如果做這件事是為了幫助某個人,或可能有人會因此而有什麼改變,我就會覺得應該擺在優先。」

雖然內向,但是卻會為了助人而熱血,甚至常常會獲得一些很正向的回饋,對Jill而言,這樣就很值得。就像她說起自己的幸運物,不假思索,「就是國旗啊。走到哪裡只要想到我不是代表我而已,是代表台灣人、是代表台灣,力量就會大很多。」

 

(企管系)立委校友魯明哲搶進國會 勉勵學弟妹做人做事有「態度」
【賀】恭喜 政大校友合唱團 榮獲 108年度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 樂齡組 金質獎!
國立政治大學校友服務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