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91級心理系】世界越快心則慢 周守倉打造角公園放鬆「心」空間
【校訊記者陳家弘報導】
進入「角公園」,迎面而來的咖啡香、茶香,以及老家具散發的木頭香氣,交織成對「家」的美好記憶。心理系校友、角公園咖啡創辦人周守倉偕妻子守護90年老屋,帶給客人如老家般溫暖、放鬆的「心」空間。
高中時決定往心理系發展,周守倉以第一志願進入政大心理系。他最深刻的大學記憶,是與ART咖啡的老闆娘成為好友,介紹周守倉一些咖啡相關的書籍與知識,他同時也在貓空打工,學習功夫泡茶。而本科所學的社會心理學、諮商輔導相關課程,也激發他希望將心理學應用於生活的反思。
「中正圖書館藏書豐富,自習室開到很晚。」中正圖書館自習室陪伴周守倉,度過許多備考與熬夜打報告的日子。豐富館藏更彌補許多系上沒有開的課,讓他準備研究所與心理師考試時如虎添翼。
周守倉研究所畢業即考取諮商心理師,繼而退伍後第一份工作,是在學校資源教室輔導身心障礙學生。「我希望將資源教室打造成『家』。」他透過泡茶拉近與學生的距離,以亦師亦友的關係來了解他們在校可能需求。第二份工作則是在社區從事職業重建,協助身心障礙者復歸社會。這些工作讓他發揮心理系專業,也有機會服務需要幫助的人。
為何想開咖啡店?周守倉表示,高中時喜愛的小說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,讓他對開咖啡店心生嚮往。就業後,也到社區大學修習咖啡相關課程,更認識了日後結為連理的妻子(民族系校友)。「我們希望開一間氣氛放鬆,又融入在地生活的咖啡店。」熱愛泰國文化的妻子,不惜放棄穩定公職,飛往咖啡店林立的清邁遊歷。歸國後將在清邁咖啡店的所見與他分享,並提議一起提早實現夢想。沒有創業過的二人,在許多朋友幫忙下,一起將不可思議的夢想孵出。
開店選址過程並不順利,經過數個月努力,終於在臺北後車站找到二樓老屋現址。周守倉提及,店名之所以叫「角公園」,曾有一說建成圓環過去叫作「圓公園」,1945年臺北大空襲後,許多店家被遷到附近舊名「角公園」的地方。喜愛人文歷史的周守倉夫妻倆便以此命名,希望藉由「角公園」之名與在地連結,讓咖啡店有著公園般生活感。
「我希望帶給客人純樸的美好。」不論是泡咖啡的櫃檯、挑高的「半樓仔」閣樓,或是妻子手作木桌,木製家具的質樸香氣與久經使用的痕跡。種種元素看似繁雜,卻散發出令人放鬆的氛圍,也參雜了記憶中對「家」的思念。「現在生活步調快,少了點溫度。」周守倉認為,在這個凡事講求快速、效率、自動化的社會,人與人之間容易少了些溫情,也少了讓自己靜下來的空間,這也是造成現代人身心問題的原因之一。在角公園咖啡,儘管外在世界依舊繁忙急促,進到這與世隔絕的二樓空間,咖啡香、茶香與木頭香,得以讓人們能好好地與自己在一起,讓「心」得到喘息、放鬆。
「每個昨日都是有價值的累積。」周守倉勉勵政大人,不論過去點滴多麼微小,這些積累絕非毫無意義。因緣際會下,終將展現其價值,正如他對咖啡與茶的喜愛、對人與心理的探索,累積成角公園咖啡這個在加速前進的都市中,一個緩慢而行,又保留往日美好的「心」角落。
(攝影:秘書處)